close

〈鈞介〉

北宋鈞窯雙象耳瓶

中國古陶瓷很早就見於文獻紀載筆者參閱先

人專家的文章論述並有實物逐一作比對

其獨特特徵作概要之闡述

        鈞窯是在河南禹縣取其土謂之河南

製造,始燒於北宋。鈞窯瓷器獨特處在於

它是一種乳濁釉,釉內含有少量的銅,高溫燒

出的釉色青中帶紅,有如藍天中的晚霞,也就

是「窯變」的形成。鈞窯之釉捫之甚平而內現

粗紋垂直而下者,謂之淚痕屈曲蟠折者謂之蚯

蚓走泥紋,也是特徵之一。底足塗以蔴醬色的

護胎釉做「龜裙」釉,也是獨有的特徵,底足

所露之胎概成醬色皆為真確的宋鈞,釉內有蟹

爪紋及兔絲紋,釉面有棕眼,釉內氣泡稀疏,

胎質細密體重堅硬如鋼,叩之鐵聲;另以白釉

為底,鈞窰的造法用白釉為底,外加釉裏紅元

子少許罩以玻璃紅寶石晶料為釉,塗以胎外,

燒出亮麗玫瑰紅色的佳瓷。另宋鈞紋片大多仿

製,其紋片較之他密細小,不能以攝影顯出,

鈞窯開裂之紋路似蟹爪似蛛網似冰裂釉面晶質

剔透紋理清細可觀。其器形仿商周銅器雙耳型

,極其優美,最後希望個人擁有的收藏瓷器能

讓更多的人來欣賞,有助於提高國人對古陶瓷

的鑑賞水平。

    一般人所稱的鈞窰,它的產地是現在河南

禹縣的西鄉神垕鎮。神垕鎮野猪溝所燒造的青

釉器,稱之鈞瓷。它的色釉,除了鐵的還原燒

成功以外,還有一部份的紫紅斑,青釉器土就

不是單純的謂一色釉,而有了多種多樣的色

調,仿佛在蔚藍的天空忽然湧現了一片紅霞那

樣燦爛美觀,這正是異軍突起的鈞窰器的特色

鈞窰之繼汝窯而起是在金人統治時代,那時

是鈞器的黃金時期,了元代,是所謂的粗製

濫造時期,鈞瓷開始露頭角於汝瓷極盛時代,

在南宋一段時期中北方最為盛行。元代以後漸

漸衰落,及至明宣德已不復能燒鈞瓷了。

   鈞瓷的色釉,有綠中微顯藍色光彩的,也

紫紅色彩的,藍呈月白,或是蔚藍一色;紫呈

玫瑰般紫紅,或像晚霞一片;更有的是斑斑點點

,青藍與紫紅相間,此種錯綜復雜的色彩,極盡
麗燦爛之致。燒成的器胎呈灰褐色,器身有盤
曲蜿蜒的小條紋,
則所謂「蚯蚓走泥紋」。此種
條紋雖是瓷器燒裂上的一種缺陷,
但已成為一般
鑑定鈞窰所重視的一種依據。造型以盤、碗、瓶
尊、花盆之類最多。

北宋、金、元,三朝鈞瓷共有的特徵有三:


一、   乳濁釉(又稱乳光釉)。乳濁釉是一種不透
     明釉,是釉層中含有大量的微細氣泡時,既

     會形成一種呈熒光一樣的乳濁現象。北宋、

     金、元,三朝鈞瓷釉都是這種乳濁釉。

       乳濁釉  

二、 棕眼:棕眼是由於鈞釉釉汁濃厚人窰高溫熔
融下,釉內氣泡破釉而出。在釉面形成如同

    棕毛紮出的針孔叫「棕眼」,是一種釉面缺

    陷。在北宋、金、元鈞窰器中件件皆有,

    一例外。
 棕眼  

三、   釉內氣泡:北宋、金、元鈞釉器釉內氣泡都
 很稀疏、清亮、圓潤,有的近似汝窰器釉。
「廖若晨星」,北宋(西元960-1127年)歷
 時167年,鈞窰瓷器主要分佈在河南禹縣為中

     心的十幾家窰口,除八卦洞窰為宮廷禦窰瓷場
 外,
其餘皆為民窰瓷場,燒製出兩種鈞瓷。一
 種是天藍、天青
、月白,藍色紅斑為主色調鈞
 瓷;一種是紫紅為主色調鈞
瓷。 
    

北宋鈞窰獨特特徵:

一、   河南土:北宋五大名窰中就有三大名窰(汝
       、官、鈞窰)。都是就近取土,所燒瓷胎用
       土皆為「河南土」。鈞窰宋
初禹州所造,胎
       質細性堅其體略重,釉具五色渾厚濃潤有

       絲文紅若胭脂珠砂者為最。鈞釉厚而潤若蠟
       淚之成堆惟
純色者混而且勻,釉中多有蟹爪
       紋,無釉之處呈羊肝色或
芝蔴醬色乃真物也
       偏者釉薄而不勻,其色非偏於藍則偏於
灰與
       純正天藍色也。

       河南土  

二、   窰變:窰變者乃燒窰時火侯不均,偶然釉汁
 變色之故。大抵欲作深紅之色,非一種顏料
 所能造,必參以它種顏料而火侯深淺之處,
 紅色失而它色露,變成種種形狀不等,頗為
 特異因之踵作蓋本偶然者後,遂成為故然矣
 。窰變先後所製亦各有不同。北宋鈞瓷無論
 紅、紫或藍地紅斑皆為窰變所至。窰變是

 器在燒製過程中因其多種成色元素經氧化或

     還原作用,出窰後,釉面色彩斑斕,呈現出
 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是非人力可為之,稱之
 謂「窰變」。窰變釉早在唐代就有出現。北
 宋鈞窰工匠掌握了窰變規律,製出窰變配方
 ,才燒出鈞釉乳濁釉中紅、藍兩色交融,千
 變萬化之宋鈞
瓷器
 窯變  
 兔絲  
 

三、   蚯蚓走泥紋:瓷器紋片種種不同,其始於天
 然。鈞窰器細為審察,其配製色泑,法用調
 和,不加研乳顏料與泑汁未能十分鎔合,經
 火仍現離合狀態,致有紋大如蚯蚓走泥。然
 。此為鈞器所特具,經火間或不免有紋,但
 細如蟹爪行跡矣,菟絲子紋,亦為鈞窰所獨
 有。鈞窰之釉捫之甚平而內現粗紋垂垂而直
 下者,謂之淚痕屈曲蟠折者謂之蚯蚓走泥印
 是鈞窰之特點也。蚯蚓走泥紋是釉中呈現出
 一條條蟠曲蜿蜒,長短相間的釉痕,如同蚯
 蚓在泥中遊走。這是由於鈞瓷瓷胎在上釉前
 先經素燒胎體,上釉後釉層因乾燥或再燒初
 期產生裂縫,在燒製的高溫階段又被黏度較
 低的釉流入空隙而形成。有否「蚯蚓走泥紋
 」是鑒定北宋鈞窰姿器的重要依據。
 蚯蚓走泥紋  

四、   「龜裙」釉:北宋鈞窰器底上都塗有一層芝
 蔴醬色的護胎釉,又叫老油紙色(作雨傘用
 紙)金醬釉。該金醬釉上聚集著一塊塊不均
 勻的「蟹殼青」色青釉塊。被稱
作「龜裙」
 釉。這可能是金醬色護胎釉,與鈞瓷乳濁釉
 在露胎的足邊,因局部溫度過高,窰變而形
 成的。這一特徵,是北宋御用鈞窰器的又一
 特徵。歷代仿品都沒有
能夠再現。昔日鑑認
 宋鈞之法,不外胎色紅紫,釉上有蚯蚓走泥
 紋及淚痕,柚內有蟹爪紋及兔絲紋,底部有
 數目字,塗以蔴醬釉。青釉稀覆,底足所露
 之胎,概呈醬色,皆為真確之宋鈞。其餘青
 釉白胎而冒稱宋鈞者,則為金元明時鈞窰之
 產物,即拾胎骨而自表面觀之,已無宋鈞瑩
 亮細潤之風韻矣。鈞窰釉中所有之紋片,亦
 有其特異之點。此種紋片之由來,多屬於胎
 釉之質料,或有出窰經風即開裂者,或有日
 久而開裂者,隱現鉅細,橫斜紆曲,演出種
 種之形狀;宋鈞紋片,大難仿製,而鑑別則
 極易,若古代名瓷,概為一器只有一種紋片
 ,而宋鈞則有於蟹爪紋之外兼有兔絲紋者。
 鈞窰之紋片較之他窰細小,不能以攝影顯出
 ,即用尋常之目力,如不假借強光映射者,
 亦不能見。宋鈞窰底部所塗之釉,俗稱蔴醬
 釉者,原為護胎之用,所需原料地質學家名
 為苦土,製瓷家名為耐火土,粘力最強,用
 作釉料,滋潤可免龜裂之弊,不論新舊瓷品
 ,凡底部有褐色護胎釉者,非宋鈞即依鈞,
 宋鈞之鑑認法,端在極厚極亮,能鑑人物,
 色呈深褐,且塗敷之狀,亦極充滿,後世仿
 鈞,既厚且澁,塗釉亦厚薄懸殊,厥狀極潦
 草,於鑑認上極易分別。
鈞窰開裂之紋路,
 似蟹爪、似蛛網、似冰裂,釉面晶熒剔
透,
 而紋理清細可觀。

       龜裙  

五、   釉料及製作工:北宋傳世鈞瓷,無論官、民
 、窰瓷,皆為「河南土」或「鈞州土」無一
 例外。其燒出的鈞瓷胎質好的胎體
細密,堅
 硬如鋼,叩之鐵聲,體不變形,胎色淺灰。
 鈞瓷釉採用氧化銅為藍色劑,在還原氣氛中
 燒成銅紅釉。鈞窰在燒成上採用素燒和複燒
 兩道工序,在複燒時先用氧化焰,當釉熔融
 時,改用還原焰的氣氛,由於銅的還原作用
 ,使其出現美麗的藝術效果,形成鈞瓷釉面
 的五光十色,相映生輝。

   鈞窰的造法用白釉為底,外加釉裏紅元子少
許罩以玻璃紅寶石晶料為釉,塗以胎外,入
火藉以流淌顏色變幻,聽其自然而非有意預
定為某色也,其覆火數次成者其色愈佳,較
之古窰何多讓焉。
釉料 

 六、   器型,如圖片

    器型  
器型  
 

七、宮廷用器:由於北宋鈞窯的制瓷成就驚人,
 令後世贊美不已,爭相仿制,清雍正仿鈞其
 施釉方法與北宋不同,因此釉層較真器薄,
 不見有開片和垂流現象。明朝宣德時期紅釉
 瓷器,釉料之中摻有一定比例的西洋紅寶石
 ,因而使其寶光四溢,具有紅寶石一樣美麗
 的光澤,"寶石紅"之稱,也就由此而產生
 。
   宋代鈞窯工人能燒出珍貴的鈞窯銅紅釉瓷
 器,在宋代大多是皇帝的宮廷用器,我國的
 文物考古工作者最近在河南禹縣的鈞窯舊址
 進行了發掘,發現有一些鈞紅瓷器刻有一、
 二、三...的編號,這些器物就是北宋末
 年宋徽宗大搞花石網,搜羅全國奇花異草

 所用的花盆陳列器,元代瓷器多繼承宋代諸
 窯而制造,但証之今日所見之元瓷,只有仿
 鈞一種,其色多為天藍色兼帶紫斑,而成魚
 蝶蝙蝠諸形。

         鈞窯真者,其釉厚且潤,其色混而且勻
     ,釉中多有蟹爪紋者,無釉之處,所反之色
     如羊肝,或似芝麻醬,與偽造者迥乎不同也
     ,為者之釉薄而不勻,其色不偏于藍即偏于
     灰。
         北宋和南宋都設官窯,器物都是各種陳
     設用具和文房用具,仿商、周、秦、漢銅器
     和玉器的造型很多。鈞窯在北宋後期崛起,
     專為皇室燒製器物,流傳下來的很少,宋代
     是我國歷史上崇古思想最盛時期,上自皇帝
     ,下自文人墨客,對出土的商周銅器極為愛
     慕,特別是宋中期以後,由於才雅好古的宋
     徽宗對古銅器格外重視,凡每得一古器必令
     良工仿制促使宋仿造的發展,無論花紋、釉
     色都達到亂真的程度。
     銅器  

     象  

 

         宋鈞窯貢品和民品的區別,貢品多為傳
     世品,胎略帶灰、質堅,施釉肥厚,有月白
     、天青和紫紅色的。紫紅色釉有時和天青相
     融合似雲霧狀。有「蚯蚓走泥紋」或兔毫紋
     ,器底施較深濃的醬色釉,造型有仿花形口
     ,如葵形、菱形及仿青銅器型。至於民品釉
     質粗精不同,粗釉多有棕眼,但無論粗精,
     很少有「蚯蚓走泥紋」,這就是與官窯貢品
     的主要區別,清仿鈞器底多「大清雍正年制
     」或「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製」,書
     款。

 

八、歷史評價:鈞窰瓷極其珍貴,在民間有眾多
 的說法,比如「縱有家產萬
貫,不如鈞瓷一
 件」、「鈞瓷無對,窰變無雙」、「人窰一
 色,出窰萬彩」、「雅堂無鈞,不可誇富之
 說」等等。「黃金有價,鈞瓷無價」,鈞瓷
 之所以名貴,主要在於它燒裂的「窰變」是
 渾然天成,絕世無雙,絢爛奇妙之色彩是在
 燒制中自然形成,其神妙絕非世間丹青妙手
 心思所能及。人們將它和玉器、黃金媲美。
 鈞比玉美,黃金有價,鈞無價,名貴的顏色
 釉歷來都成為皇室為用的御品和宮廷貴族爭
 購的古玩。

九、   宋代考古

(1)  鈞窯遺址:已開發屬於鈞窯系統的窯址,
    在河南的禹縣、魯山、宜陽等縣就有20多
    處。宋代的鈞官窯遺址也已找到,它位於
    河南省禹縣舊城內東北部一帶,因傳說中

    的古鈞台在此得名。遺址分布面積的30多
萬平方米。已發掘的有燒瓷窯、作坊場地
,灰坑和大批窯具、瓷器、瓷土原料、釉
藥、彩料和磚、瓦等建築材料。

(2)   北宋皇陵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陸前神道兩側
的地上儀仗石刻,一般保存尚好。石刻的
排列由南向北依次為東西相對稱的望柱2
、象2、馴象人2、瑞禽2、角瑞2、御馬4
、馭人8、虎4、羊4、貢使6、文臣4、武
將4。在陵園範圍內還有石門獅8、武士2
、宮人2、內侍2。

(3)   宋代歷屆君王幾乎都酷愛繪畫藝術,特別
是宋徽宗、宋高宗。本人就是卓有成就的
藝術家,宋徽宗作的花鳥山石人物入妙品
,作花墨石有入神品者,宋代歷朝君王對
瓷器藝術的愛好,更是空前。北宋準皇家
建隆坊,設有專門收藏名窯珍品的瓷器庫
房,宋代汝窯、定窯、鈞窯、景德鎮窯、
耀州窯、龍泉窯等,都具有為皇帝內廷燒
造貢瓷的使命,對此,歷史文獻一般都有
具體的記載。

(4)   南宋官窯青瓷,在造型上追求古樸典雅,
敦厚玉立之美,器物型態多以商周秦漢銅
器為母體,柔和流暢的廓絨,和剛勁明快
的轉折相結合。結構規整,比例諧和,底
足修整細膩,入手輕盈,整個器物呈現出
一種端莊凝重又輕巧雅致的藝術格調。

(5)   故宮博物院陶瓷考古家於1954年和1960兩
年度調查和發掘建陽宋代窯址時,發現了
碗底刻印"供御"與"進盞"款銘,供北
宋宮廷使用的茶碗,傳世宋鈞窯帶款銘的
瓷器中,內有不少刻有北宋宮殿的名稱,
陶瓷考古家斷定這是宋代皇廷御苑的所用
貢瓷,到了北宋後期,皇室在京城汴梁附
近設置宮窯。

南宋遷都臨安後,又在京城設置御窯,宋
代皇室御窯和全國各大名窯,不惜工本給
皇室燒造高檔精瓷,就為宋代瓷器生產的
發展,起了示範性的推動作用。宋代是我
國制瓷發展史上一個燦爛輝煌的時代,汁
水瑩潤如堆脂的汝瓷;耀青流翠,光華重
麗的龍泉青瓷;猶如天際雲霞的鈞窯釉器
;以及閃爍著琉璃寶光的曜變天目等古代
名瓷精品,都在此湧現。


 

 參考:

中國首位陶瓷學博士熊寥先生著
<<中國陶瓷美術史>><<中國陶瓷與中國文化>>

朱瑛著<<陶說>>
民初許之衡著<<飲流齋說瓷>>
韓國鈞著<<瓷錄>>
程哲著<<窯器說>>
荊子久著<<鈞窯考證>>
藍浦著<<景德鎮陶錄>>
劉子芳著<<竹園陶說>>
蔣析<<陶記>>

黃裔<<瓷史>>
郭葆昌<<瓷器概說>>
孫彥春<<中國鈞窯研究與探索>>
安金槐主編<<中國考古>>
陳萬里<<陶瓷研究與鑑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豐印古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